2022年4月28日(四)
19:00-21:00 線上直播
在裂痕上共同生活:
政治暴力創傷醫得好嗎?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任務雖然暫時結束,在擁有全球史上第二長戒嚴歷史的臺灣,創傷的心靈卻還懸停在某個衝擊時空,遲遲無法解封。被政治力撕裂的社會,如何修補?要用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面對當代的政治暴力?精神醫學有用嗎?走入受難者家庭的精神分析專家彭仁郁,和醫學史學者吳易叡,共同直視依然鮮紅的傷口。
對談人: 吳易叡
國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醫學系合聘副教授
About
醫學史學者,畢業於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從牛津大學衛康醫療史研究中心取得博士學位後,曾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任職數年,在兩個醫學院中規劃醫學人文學程。目前為國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醫學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合聘副教授,以及醫學史期刊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共同主編。研究聚焦於精神醫療的跨國史。英文新作《群瘋:精神疾病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早年歲月》已於2021年4月出版。目前除延續這本著作關切內容在東亞所衍伸的課題之外,也涉足非傳染病的跨國史,以及人文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和批判。
我想推薦你
對談人: 彭仁郁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About
臺大心理系畢業後,在花蓮東華大學找回與靈魂和土地的連結。赴法攻讀精神分析博士並接受臨床實務訓練期間,巧遇左派天主教會,藉著為非法移民爭取人權的行動,重新思考作為欲望主體的人與集體、認同、國族、邊界、流動的關係。在研究主題、取向及實踐路徑上,不斷不由自主地選擇從主流出走,卻每每被命運之神眷顧,獲得施力的位置,而不致成為邊緣人。過去二十年來,嘗試陪伴亂倫性侵、「慰安婦」性奴役、政治迫害等極端暴力的受害者/倖存者/抗爭者,探索個人生命史與集體歷史雙重沈積作用下曖昧難辨的創傷心靈地景。現任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18年借調至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擔任「重建社會信任」組召集人,2020轉任該會兼任委員。
我想推薦你
-文章: 彭仁郁(2022),〈「不要碰政治」?——轉型正義療癒工程的心理學介入〉,刊載於《本土心理學研究》。(出版中)
-演講: 彭仁郁(2019),《政治暴力創傷》系列演講(刊載於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網頁)
上篇- 【政治暴力創傷】:人類文明進步在精緻的滅絕?創傷是能夠療癒的嗎?
中篇- 【政治暴力創傷】:如果過去國家這樣對待人民,我們今天為什麼選擇相信?
下篇- 【政治暴力創傷】:透過口述歷史穿越社會的認同裂縫,修補被遺落的靈魂
-Podcast: 《說故事的人》《白色恐怖》系列
EP. 11. 2021 年 6 月 14 日 白色恐怖:誰的正義?
EP. 12. 2021 年 6 月 21 日 白色恐怖:誰是受害者?
EP. 13. 2021 年 6 月 28 日 白色恐怖:療傷之路